查看原文
其他

秋阳创巴仁波切 | 悲心是基于身上某个柔软处的感觉

噶举法幢 2024-03-20


摘自:《心如野马:转化烦恼的修心七要》



悲心是基于身上某个柔软处的感觉,好像身上长颗痘痘,很疼痛,痛到我们不想揉它或抓它。洗澡时,我们不想在上面抹太多肥皀,因为会痛。痛点或柔软处就是一揉就痛,碰到热水或冷水也一样。身上的痛点,是悲心的比喻。为什么呢?因为即使在盛怒瞋恨当中、麻木不仁或懒散怠惰时,还是一直有个柔软处,某个可以让我们培养、至少不会弄伤的点。
每个人都有那种基本的痛点,甚至动物也有。不管我们是疯狂的、沉闷的、强势的、自私自利的,不管如何,都有那个痛点,伤口(这可能是更生动的比喻)永远存在。那个伤口通常造成很多问题,非常不方便。痛点或伤口有时候译成“宗教信念”或“神圣经验”,但我们不管这些。这和佛教无关,和基督教无关,和其它任何宗教也毫无关系。它只是一个伤口,非常单纯的伤口。
有伤口其实是好事,至少我们还有别人可以接近的地方,不是随时都一身盔甲。我们在某处有个痛点、有个伤口,真该谢天谢地!因为有那个痛点,所以即使我们是“非常人”(墨索里尼或希特勒……)也能够爱。我们仍能欣赏美、艺术、诗词或音乐。痛点之外的地方可能覆盖着铁甲,但某个痛点永远存在。真是太好了。
痛点就是大家所知的胚胎悲心、潜在悲心。至少我们的生命有某种空隙、裂缝,让基本健全的心智得以照射出来。标准可以很基本,我们的痛苦可以只是纯粹喜欢玉米饼或咖哩,但这就够好了。我们有某种开口,喜欢的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,只要有个痛点、伤口就好。那就是所有细菌的入口,它们从那里开始繁殖,占据我们全身,影响我们的身体系统,而悲心也正该如此生起。
除了外伤,还有内伤,称为如来藏或佛性。如来藏像一颗被智慧和慈悲切割、弄伤的心。当外伤和内伤开始接触相通时,我们就会了解,自己彻头彻尾是由一个完整的痛点构成的,这称为“菩萨烧”。这样的脆弱就是悲心,我们再也无法防卫自己了。巨大无边的伤遍一切处,同时有内伤和外伤。内外伤都对冷空气、热空气和小波动很敏感,我们的内在和外在都开始受到影响。那是燃烧中的爱之火焰(如果你想这么称呼的话)。
但我们对自己所说的爱要很小心。什么是爱?我们知道爱吗?爱是个定义模糊的字。在这里,我们甚至不把爱称为爱。在青春期之前,没有人会对性欲或爱情有任何概念;同理,我们还没了悟自己的柔处到底是什么,所以不能谈论爱。我们只能谈论热情(谈论悲心听起来可能太伟大了)。
悲心听起来很棒,但其实它跟爱有点不同,爱很沉重,悲心是一种热情,意思是同情,用英文字根来看比较容易了解。倘若我们的皮肤有道伤口,治疗起来就很辛苦;但另一方面又很温柔。治疗的意图是温柔的,但疗程却非常艰苦。结合两者,你可以说是同时受到“艰苦的”治疗和“温柔的”对待。这让你转变为菩萨。
你必须经历那种过程,就像跳入搅拌器里。你必须这么经历,跳入搅拌器并跟随它一起运作,然后你开始觉得自己在搅拌器里游泳。你被搅拌器“处理”之后,甚至还觉得有点享受!因此,只有悲心才能使你对胜义菩提心有实际的了解。换言之,纯粹逻辑、专业或科学的推论,不会让你有真正的了解。胜义菩提心的五句口诀是入慈悲之门的必要步骤。



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 

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

关注我们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纪念梁小曼:我们仿佛在海上旅行,而不是驶往墓园 | 二湘空间
困在爱里面;挣扎与决心
南怀瑾先生:怎样获得生命中最大的福报?
悲心的伤口难以愈合,迫使我们学习对生命温柔以待;至少我们的生命有某种空隙、裂缝,让基本健全的心智得以照射出来
佩玛丘卓 | 修心精要:增长信心和愿心的五种力量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